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語言恐懼症


走在台北的路上,周圍都是說著同一語言、有著相同習俗的華人,遇到不清楚路線的情況,乾脆連地圖也不看了,隨便抓個路人問路,直接了事。

我想這就是我喜歡台灣的原因,要問路或是交談都不必太多顧慮,心裡想到什麼,口裡就說什麼。在我國,我還蠻害怕與土著交談的。朋友聽到我這麼說都感到訝異,覺得馬來文對我應該沒問題。我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只可惜一跟土著交談就會莫名地緊張,只因我受不了那古怪的腔調,我稱之為語言恐懼症。每次遇到聽不懂的狀況,尷尬的氣氛就會籠罩空氣中,語言恐懼症也因此非但沒好轉,還有加劇的趨勢。

英文也是如此,同樣是腔調惹的禍。在英文課時,老師口中說出的英文字字清晰,可謂“粒粒分明”,因為老師是華人,雖然在外國生活過,但與我們對話時都盡量避掉了洋人的腔調。但當我下定決心學好英文,扭開英文電台,廣播員飛速如箭的英文還是讓我打退堂鼓。

偏偏,我們生活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馬來西亞,馬來文為官方語言,害得我只要與政府機關接觸就顯得戰戰兢兢。況且,我們生活在強調國際化的新新時代,害得我在處理升學的事情時總是頭昏腦脹。上次只是去開個公積金戶口,生怕又鬧出笑話,目不轉睛地註視執勤人​​員的嘴型,把耳朵的通道開得大大的,仔細咀嚼從對方口中傳出的一言一語。由於申請新加坡大學,申請表等相關資料都以英文書寫。花了幾個小時把表格填好,我感覺自己的腦袋快要缺氧了。結論是,我必須正視這個嚴重的問題,我閱讀英文的速度實在太慢了,而且過程很吃力。記得在報紙看到的徵聘啟事,條件大多都要有快速閱讀英文信件的能力,再想到以後用英文上課、面試等的情形,我的背脊不禁涼了一截。人的確需要有危機意識,尤其在這物競天擇的時代。

在這不容忽視的課題裡,環境是關鍵因素。我想,把我丟到歐美國家生活去,我這語言恐懼症也許就不藥而癒了。


31/1/2011《中國報》<醒目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