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諾貝爾大師在清華


最近,走在學校的路上,到處可見紫色布條隨風飄揚,上面印有幾張諾貝爾大師的臉孔,襯托出清華校園的濃厚學術氣息。

五月至六月間,是學校的“諾貝爾大師月”,有幸邀請了幾位在化學、物理及醫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蒞臨清大演講。因為演講是以英語進行,一開始竟然是英語老師鼓勵我們去參加,好訓練自己的英語聽力。想想自己身為理學院的學生,有此難得機會,的確該去現場接受一場知識的洗禮,無奈都碰上了上課時間,參加的意願又不高,只好作罷。

但我今天竟然去聽了其中一場,而且講者是物理而不是化學的諾貝爾獎得主。真要感謝教授,爲了鼓勵我們去聽演講,於是物理課聽課一次,他千叮萬囑我們一定要去聽,聽不聽得懂倒是其次。如果不是這樣,這個盛大隆重的“諾貝爾大師月”大概就會在我的大學生涯里如船過水無痕般地過去。朋友知道我今天要去聽如此有學術性的演講,甚是訝異。我想,在她眼裡,我大概是那種只會對演唱會有興趣的人吧。

演講者是Claude Cohen-Tannoudji博士,法國物理學家,1997年諾貝爾獎得主。他的法式英語讓我聽得些許吃力,我的視線只好不停在牆上的投影片與博士身上遊移。博士因為成功用鐳射光將原子冷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與他一起獲獎的華裔科學家朱棣文,其父母是清大校友,因此與我們甚有淵源。博士大約一小時多的演講內容主要著重在量子力學,我倒是無法詳細解說今天的內容,但我依稀記得今天聽到了關於原子噴泉、原子鐘等的解說。

在世界的上,就是有這麼一群有鬥志兼毅力十足的人,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裡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地重複著失敗了無數次的實驗。他們懷抱著對科學的熱忱,有推翻傳統理論的偉大抱負。一旦他們成功,我們的教科書里就多了一個學說和好幾個公式,我們這些莘莘學子又要抱怨了。


6/4/2012《中國報》<醒目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