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人類之所以被冠以“萬物之靈”,除了因為有比動物動物高級的思考能力,也因為有其表達內心情感的一套方式。隨著心情的變化,臉上的表情也隨之改變,而最普遍的表達情感方式便是笑與哭。

哭的功能與方式在我們的成長過程當中呈現出一定的變化。每個人都是伴隨著哭聲來到世界上,那是我們的本能,無師自通。嬰兒時期,哭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人們傳達訊息。肚子餓了,尿布濕了,甚至當嬰兒哭得特別淒厲,可判斷他的身體狀況,有可能是病了。所以說哭是嬰兒的語言。兒童時期,哭是撒嬌的方式,用來博取大人的注意與同情。小孩最愛無理取鬧,奢望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哭是其最重要的武器。此外,遇到令其恐懼的事物,也會嚎啕大哭。

心理到達成熟的階段後,對哭的運用也更加成熟了。哭用來宣洩內心的難過、不滿、絕望。人的哭點有高低,哭點低的人可能看完一部感人的電影就會當場落淚。哭點高的,淚腺特別不發達,總是不輕易在別人面前落淚。

人類一直以來有個傳統但極不理智的觀念:男兒有淚不輕彈。或許是傳統上男人的責任是保護女人,所以在某個程度上男人一定得比女人堅強。但堅強並不代表必須隱藏自己的情感。既然要強調男女平等,為何男人沒有宣洩情感的權利?為何男人流淚總是被人認為是在顯示其懦弱的一面?英國生物化學家指出:

而我是個哭點低的人,喜歡一個人看悲劇,因為隨著​​劇中主角情緒的跌宕起伏,我可以旁若無人地把臉哭花,那絕對是屬於一個人的浪漫。


21/2/2012《中國報》<醒目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