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發問藝術


“問”是一門大學問。可以問得精准自是最好,隨心一問卻曝露了自己的學識淺薄與無知,倒也不必太難過。

每次演講結束的問答時間最是有趣,聽觀眾拋出的問題,即可看出一個人到底關心的是什麽。像是今天,在娛樂圈熬出一片天的陳漢典蒞臨清大演講,問答時間很多人的問題竟是“到底你跟蝴蝶姐姐是什麽關係”、“老實告訴我到底小S有沒有欺負你”,諸如此類,聽得我在台下直搖頭。人生中能與名人對話的機會不多,這些人卻把機會浪費在毫無意義的八卦上,陳漢典先生還是臉帶笑容認真地回答了那些問題。當然還是有同學問了引人省思的問題。我後來想想,其實也無甚對錯,事關發問者本身的個性及他所關心的事情,也無條文規定一定得問出讓現場觀眾獲益良多的問題。

發問其實也是自我探索的過程,並不是只爲了得到他人的答案,常常在向別人拋出問題時,我們何嘗不是在思考?心直口快的人最容易在發問時,把自己缺乏沉穩內斂這回事赤裸裸地展現在別人面前。所以說到底,終究是個性問題。

回頭檢視自己,發現上課舉手發問這回事已然離我愈來愈遠。記得初中在上歷史課時,喜歡在老師上課時打岔發問。那時聽得專心,聽到的知識立刻消化,一有疑惑或好奇的地方即發問,老師也很樂意解答。後來高中及大學都在念理科,當初那個在課堂舉手發問的信心早已蕩然無存。高中時課後去請教老師,也得事先把知識消化並仔細思考一番。偶爾腦袋懈怠時,還碰到了一些釘子,彰顯了自己沒有事先做功課。

如今上了大學,教授在我心中的地位是高不可攀的。他們勤做研究、學識淵博,總覺得我會問出毫無程度的問題而侮辱了他們的智慧和浪費了他們的時間。所以,我乾脆當個沉默的學生,自己想辦法消化課本的知識。

發問看似容易,但問出好問題有時比當個解答者更難。


6/5/2013《中國報》<醒目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