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告別沙巴

2015.2.2-2.5 沙巴

離開沙巴的前一晚,我們的晚餐就在海邊的一家傳統市場解決。

在沙巴幾天下來,這裡大概是自己去過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昏暗的燈光下擠著水洩不通的人群,攤販的吆喝聲與顧客的聊天聲不絕於耳。兩度遇到有人輕拍我背後,回頭一看是髒兮兮的小妹妹伸著手,眼神空洞地望著我。

我們進入的傳統市場除了有一般夜市會賣的糕點、小吃、水果、飲料,最特別的是有好幾家經營海鮮生意的攤子。甭說外國人,連我看到眼前場景也覺得新鮮有趣。他們在攤子前面擺了各式各樣的活海鮮,攤子後方密集排列著桌椅。要在這傳統市場裡吃海鮮的方法是:先選一家攤子,接著看著擺在桌上的魚蝦螃蟹蘇冬等決定想吃哪些,再與老闆討論價格與烹調方法。裡頭的攤販全部都是馬來人,對於自己竟然能夠用著蹩腳的馬來語完成以上的事情,忍不住想替自己拍手叫好。我不了解這裡吃海鮮的行情,也就沒有殺價,對老闆口中說出的第一價格就直接點頭了。

當晚,我們兩人吃了兩條大魚(葡式燒魚與糖醋魚)、奶油蝦和酥炸蘇冬(sotong,花枝的意思)。兩人吃得太撐了,如果是三人分著吃份量剛好。結帳時是馬幣五十多,沙巴海鮮的便宜果然名不虛傳。

我常常覺得,要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氛圍,看清一個地方的最深層本質,就得勇敢地揭開鋪蓋在外層的炫麗糖衣,往裡頭探個究竟。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走入傳統市場,感受當地的生命力,往往眼中所見的,是一波又一波的衝擊。

因為吃得太飽,晚餐後我們漫步亞庇市街頭。想到自己搭了三個多小時的飛機(途中轉了一次機)才來到這片從未探索的土地,轉眼間就要離開,下次再訪也不知是什麼時候,不禁感傷起來。

在亞庇市生活的這幾天,我已經大略掌握了當地人的生活節奏。這裡不是大都市,可以選擇的娛樂不多,頂多看個電影吧,其他諸如卡拉OK酒吧夜店等似乎不多見。大約到了晚上九點多,這座市鎮就開始進入休眠狀態了。

這裡不見印度人,雖然原住民佔了多數,但與我擦肩而過的人哪些是原住民,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這裡的飲食業與西馬截然不同,我找不到各種攤子林立的美食中心,大部份是壟斷所有生意的店家,如專賣海南雞飯或肉骨茶的。因此,在這裡吃東西選擇不多,價格更是不便宜。

在沙巴的這幾天,最遠只去到車程兩個多小時的威士頓紅樹林生態區,其他時間都只是在亞庇市四周活動。我不知道山打根和斗湖是個怎樣的地方,但就亞庇市來說,它是個有山有海的市鎮。第一天傍晚在高處拍了俯瞰亞庇市的照片,此意象在照片中清晰可見:左邊是山林,右邊是海。人民生活在被夾在山和海的市鎮裡。喜歡山地和森林的,就往那裡去呼吸芬多精吧。嚮往海洋的,在海邊吹著海風或是乘坐快艇到外島都是不錯的選擇。


我很容易流連在一座城市幾天後就沉溺其中。踩著當地人的生活步伐、呼吸當地的空氣、吃當地的食物、與當地人打交道……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探索前進,從摸索到融入,最後無法自拔,有種自己原本就屬於那座城市的錯覺。

或許這就是旅行於我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