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單車遊吳哥Day 2: 吳哥寺第三迴廊、巴揚寺、巴芳寺、空中宮殿、鬥象台、癲王台、塔普倫寺

2017.10.22-11.03 柬埔寨

本日路線

吳哥寺第三迴廊 - 巴揚寺: 3 km, 15 min

巴揚寺 - 巴芳寺: 400 m, 2 min

巴芳寺 - 空中宮殿:600 m, 8 min (步行)

空中宮殿 - 鬥象台: 200 m, 2 min (步行)

鬥象台 - 癲王台: 200 m, 2 min (步行)

癲王台 - 塔普倫寺:4.5 km, 20 min
  


吳哥寺第三迴廊

吳哥寺的第三迴廊不能輕易進入,一早在入口處就會看到排隊人龍。那是因為第三迴廊通往象徵印度教須彌山,也就是宇宙中心的中央祠堂,可說是整個吳哥寺最神聖的地方。因此,第三迴廊在入口處實施人流管制,每次只限100人入內參觀。


通往第三迴廊的階梯非常陡峭,初衷是希望朝聖者在攀爬時,是帶著一顆虔誠敬仰的心,步步為營、小心謹慎。在參觀吳哥其他遺跡如巴肯寺和變身塔時亦可見類似的佈局。階梯愈陡,代表所到之處愈神聖,愈加不可褻瀆。

可能之前發生過遊客受傷事件,所以現在的入口處已經加蓋了陡度較緩的木製階梯。雖然如此,攀爬時最好還是不要回頭望,懼高的人仍然會雙腳發麻。
 

中央祠堂是離吳哥寺那五座尖塔最近的地方。在下面觀望時就已經若隱若現的尖塔,在中央祠堂時更是神出鬼沒。好不容易數了四座尖塔,卻發現怎麼樣也找不到第五座。終於找到第五座了,第一座卻又消失在視線之外。彷彿在與尖塔們玩著捉迷藏,在吳哥寺這最神聖的地方,空間佈局果然高深莫測。
 


在第三迴廊,可以把整座吳哥寺360度的視野盡收眼底。

 

巴揚寺(Bayon)


離開吳哥寺後,往北騎行一陣子即進入吳哥城(Angkor Thom),又稱大吳哥。吳哥城裡的代表遺跡是巴揚寺,不遠處即是巴芳寺、皇宮周圍如空中宮殿、鬥象台、癲王台、十二生肖塔等,這一帶的遺跡都相當集中。 

吳哥城是吳哥王朝自9世紀後定都所在,其中巴揚寺是城內最具代表性的遺跡,這裡有著大家爭相前來瞻仰的「高棉的微笑」。巴揚寺由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於12世紀末所建。這位可說是吳哥王朝最重要的一位君王,晚年改信大乘佛教,使吳哥遺跡的建築風格由印度教轉為佛教。他在世時興建的廟宇甚多,除了巴揚寺外,尚有塔普倫寺、聖劍寺、涅槃宮等,都相當有看頭。

巴揚寺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那散落塔林中,一尊尊和諧又慈祥的「高棉的微笑」。每一尊佛像似在閉目深思,細看之下又有不著痕跡的差異。


除了「高棉的微笑」,巴揚寺周遭的壁畫也是頗有看頭。壁畫多描繪戰爭時期庶民的生活,翻著手上的工具書閱讀,一邊耐心地尋找相關的壁畫,也是巴揚寺推薦的參觀方式。

巴芳寺 (Baphuon)

從巴揚寺徒步約五分鐘即可來到巴芳寺。巴芳寺是建築結構類似金字塔的印度教寺院。其特色之一,就是門口那長約兩百米、高約兩米的架高參道,參道下方則是一根根圓柱。

走到巴芳寺的最高平台,可以遙望走過的架高參道和兩旁的水池。


空中宮殿 (Phimeanakas)

從巴芳寺繼續往北走,即可抵達由約600×300米城牆環繞的皇宮範圍。

吳哥遺跡以供奉眾神的寺廟或神殿居多,皇宮範圍內的空中宮殿及前方的鬥象台、癲王台算是罕見的非供奉用,而是落實類似中國古代「前朝後寢」的行政中心和國王居住的地方。

在皇宮內的金字塔型建築空中宮殿,有著讓我印象深刻的傳說:相傳這裡是個極其神秘、只有國王一人可以涉足的地方。裡頭住著一隻蛇精,國王每晚必須與之交媾,從中取得治理國家的方法。

當然,當年只有國王一人可以前往的禁地,如今遊客們都可以來去自如了。

空中宮殿一旁有「男池」和「女池」,女池內側有一些值得一看的浮雕。 


鬥象台 (Elephant Terrace)

鬥象台是皇宮前方約三尺高的平台,可以說是國王上朝的地方,主要用來進行閱兵儀式。

當時大象是主要用來打仗的動物,因此平台下方有許多大象的浮雕,跟鬥象台作為閱兵用的功能相呼應。

癲王台 (Leperking Terrace)


鬥象台的一旁是癲王台,因平台上的癲王像而得名,據說是一位患了麻風病的國王。


癲王台高約六米,平台內部是迷宮般內壁刻滿浮雕的通道,可進入其中慢慢欣賞。浮雕內容以眾神為主,例如阿修羅和蒂娃妲女神。


塔普倫寺 (Ta Phrom)

若說到最熱門的吳哥遺跡,塔普倫寺肯定榜上有名。

前一個參訪的癲王台還在吳哥城範圍內,離開那裡要到塔普倫寺,就必須離開吳哥城騎行約十五至二十分鐘。

塔普倫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母親而建的廟宇,它獨特圖騰莫過於榕樹樹幹與廟宇交互纏繞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在這裡,你會被大自然的力量所震懾。雖然大自然與這些人文遺跡的交融確實為塔普倫寺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但同時有關當局不得不正視這些巨大力量對廟宇造成的破壞。




從塔普倫寺離開回市區的路上下起了讓人措手不及的滂沱大雨。當時正值雨季的尾聲,雨勢之大也讓我大開眼界,彷彿有人坐在雲端將一桶桶的水傾倒在我們身上。我將腳踏車停在路旁一棵樹下撐起傘來避雨,但雨勢沒有一時半刻沒有要罷休的意思,眼看泥地上的積水快講我雙腳淹沒,只好厚著臉皮到對面的路邊攤避雨。

路邊攤主人望著眼前的雨勢,流露出無奈的神情。

單車遊吳哥第二天,留下的是潮濕的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